微信初创团队:我们在无数碗凌晨米粉的陪伴下熬出了“朋友圈”
文章出处:互联网 │ 网站编辑:hnjovo │ 发表时间:2016-04-21 │ 点击次数:558 我要分享
昨天,是朋友圈诞生四周年。
2012 年 4 月 19 日,微信发布 4.0 版本,正式推出“朋友圈”功能。正如朋友圈的一切从照片开始,以下,我们将与你分享微信团队的一些老照片,它们完整记录了朋友圈的诞生历程(注:出镜人员均为初创团队成员)。
你将会发现,微信初创团队、张小龙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去过龙泉寺,并没有因高僧的点化而顿悟,“有了灵感”。相反的,从创始团队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微信“朋友圈”是团队在无数个加班的凌晨,无数碗一起吃过的桂林米粉中“熬”出来的。
如果你得知这个事实有些“沮丧”,那你将更失望地渐渐发现:这世上本没有什么“捷径”,做产品需要有“媳妇熬成婆”的勇气,而创业,更是一场孤独、艰难、漫长,甚至是无尽头的“修行”。浮躁是他人的,静下心来,往外、往内,不断探索,相信你将会领悟到创业的真谛——不疯魔不成活。
Q1:为什么要做朋友圈这个产品?
Kink:微信除了流通聊天信息以外,还可以流通什么样的信息?我们是带着这样的初衷开始设计这个产品的。
Q2:为什么选择在4.19这一天发布?
Genie:这个真不是 For one night 的意思,大家不要想歪了,只是苹果 App Store 刚好在那天通过了我们新版本的审核。
Q3:当时产品团队有多少人?
Genie:当时我们创始团队是 11 个人,大家在情人节那天还在一起加班……吃米粉。
Q4:你们做了多少个朋友圈测试版本?
Kenbin:一开始,开发团队选择用英文字母 A、B、C 来标注版本,可后来 26 个字母都用完了,还没有改出一版满意的。于是只能用阿拉伯数字接着标,到产品上线时,内部已测试了 34 个版本。
Q5:「赞」和「评论」为什么要隐藏?
Ts:在最初的设计中,这两个按钮是放出来的,但观察发现,对于朋友圈的极简界面来说,放上两个按钮过于抢眼了,为了保证内容在 Timeline 是主体,后续就把它们收到一个按钮中去了。
Q6:朋友圈为什么要取消滤镜功能?
Kenbin: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Q7:朋友圈诞生与桂林米粉也有关?
Kink: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米粉。
Kenbin:你见过凌晨4点的广州么……当时我们每天加班到这个时候就去吃桂林米粉,最后项目结束我都学会做米粉了。
Genie:致青春。
Wawa:当时 Genie 把人家老板娘的蛋都搬空了。米粉阿姨嘀咕,看过米粉加蛋的,但并没见过一板一板(一板30个)点煎蛋的……这可怎么煎啊,钱也傻傻算不清。
Q8:为什么要把发纯文字的功能隐藏?
Allen:实际上,在第一个朋友圈版本里是没有发纯文字的功能开发计划的。发送纯文字只是一个内部测试功能,目的就是不想让用户发纯文字。
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要他写一段字的难度远远大于他发一张图片,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每个人都能用的,所以图片才是我们主推的功能。
Q9:那你们去过龙泉寺吗?
Kink:不,我们只去过米粉店。
除了产品团队给出的一些回答外,在网络上,也有热心网友给出了关于朋友圈的奇葩问题的解答,比如:
Q10: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怎样的人?
网友A:“可能他想的是:你的生活我不想错过,我的生活你休想知道。”
网友B:“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村上春树说。
网友C:“大概是他并不常用微信吧……”
最后是彩蛋:想看看微信朋友圈产品团队早期的朋友圈是怎样的吗?
开会……
加班……
最后,还是没离开米粉……
最后替微信团队声明:
这绝不是一条桂林米粉的广告……
以及
我们也想了解你在创业路上,
那些类似“桂林米粉”的小故事,
也祝愿你们能做出微信这样伟大的产品。
作者:营销型网站建设,长沙网站建设,手机网站建设,微商城,微分销开发专家聚之唯。 本文源自长沙网站建设(http://www.hnjovo.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签: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