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72
OUR NEWS
新闻资讯
关注聚之唯,关注移动互联网最新动态

【聚之唯视角】昨天马云用2000万美金报知遇之恩!32年前他给马云200块,但真正感人的并不是钱!

文章出处:本站 │ 网站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02-05 │ 点击次数:121 我要分享

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

回国后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32 年前,马云经历 3 次高考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求学期间,一个从没上过大学的澳大利亚人每隔 6 个月给马云寄一张支票,2 年多时间总共寄了大概 200 澳元。


2017 年 2 月 3 日,马云用 2000 万美金回报了当年的知遇之恩,然而那个澳大利亚老人却已经不在了。但,这并不妨碍这段伟大的跨国友谊继续延续下去。


这是一段怎样的友谊呢,以至于马云说那个澳大利亚人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时间回到1980年。


一位叫 Ken Morley 的澳大利亚人对中国充满兴趣,1970年代他加入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1980年那时候,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Ken Morley一家参加了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组织的中国之行,他们到了杭州,住在了西湖边的一个酒店里。


而彼时,一位 16 岁的杭州平头少年,经常骑着自行车在西湖边找老外练习英语,这个上进少年就是马云。


如你所料,Ken Morley 一家人与马云相遇了。从马云和 Ken 的儿子聊天起,这段跨国友谊已经延续了37年之久了。


这张著名的照片就从这里来的,1980年,Ken给16岁的马云在自己的大儿子David Morley拍下了这张照片。


Ken Morley 一家人回国后,马云经常给 Ken 和以及 Ken 的大儿子 David 写信。Ken 不仅会给马云回信,而且还在每次回信中为马云修改英文,甚至 Ken 专门提醒马云“来信把行距留大一些,我好给你写修改意见。”



1985 年,Ken 破天荒的提议马云去自己的国家澳洲旅行。当年马云 21 岁,在杭州,在那个年代,出国不可想象。


“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Ken 这样鼓励马云这个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的中国少年。


马云鼓起勇气,花了整整半年才拿到护照,结果被告知还需要签证。马云跑去上海澳大利亚领事馆,对方又告诉他要去北京申请签证。


那时候去北京的费用对马云来说非常昂贵,但马云没有放弃,他跑到北京,住在地下室,连续 7 次申请签证被拒后,马云还不放弃。终于第八次去申请签证的时候,Ken  在澳大利亚找了一些朋友帮忙,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了电报,最重马云拿到签证,去了澳大利亚。



马云在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待了 29 天,马云称:那 29 天对我至关重要,当我回到大陆的时候,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没有那 29 天我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我可能会像其他中国人的方式去思考。



在澳大利亚,少年马云与澳洲朋友们交流中国传统的“醉拳”。


Ken 没有上过大学,但对马云上大学非常的支持,后来他给当时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马云每隔 6 个月寄一张支票,两年多时间一共寄了大概 200 块澳元。



马云将 Ken 视为曾为他开启世界之窗的导师,他回忆说:“每一次我们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事物。Ken会说:Jack,你在瞎扯!他知道我说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起来会很不一样,他总是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善意支持我”。


马他在信中称 Ken 为“father”,这张合影30多年,一直摆在马云的桌子上。


马云对 Ken 一直怀有感恩之情,同时他知道在全世界有太多太多像他当年一样的少年,马云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 Ken 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



时机到了。


2004 年 12 月,马云创立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同年 Ken。13 年后的今天,阿里集团上市三年,马云个人财富高达 227 亿美金,他可以去回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了。


2017 年 2 月 3 日,马云回到 Ken 的故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出资2000万美金,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成立了以自己的姓 Ma 和 Ken 的姓 Morley 命名的奖学金 Ma-Morley。


马云与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会面。


马云说,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Ma-Morley 奖学金首轮将提供30个名额,其中20个名额资助学生修读学位期间所需费用;10个一次性奖学金名额资助学生参与教育交流、实习或海外体验计划。申请详情将于2017年中期公布,申请对象为于2018年开始修读学位的纽卡斯尔大学学生;该计划到第三年将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将每年资助90名学生。纽卡斯尔大学校长麦克米伦(Caroline McMillen)还对多家澳大利亚媒体表示,奖学金获得者将有机会赴阿里巴巴实习。


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2000 万美金约合 2600 万澳元,这是当年 200 块澳元的13万倍,32 年,13万倍的回报,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笔天使投资。



当然,用2000万美金这个数字来说这个故事就太俗了,这段伟大的跨国友谊的意义远不止如此。


我们来看一下马云是怎么说的, Ken的大儿子是怎么说的:


附件一:

《马云2月3日在澳大利纽卡斯尔大学演讲全文》




注:里面有很多当年耐人寻味的细节,非常值得一看。看完你会发现,正如Ken的儿子在后面的感谢心中说的一样,即使没有Ken的帮助,马云一样能获得今天的成就。这样的人不成功,天理难容啊。


马云:


过去的 32 年里,这是我第三次纽卡斯尔之行。


第一次是我 21 岁刚进大学的时候,收到Ken Morley先生的邀请,在那年暑假来到了纽卡斯尔。我从没想过可以到中国以外的国家看看。在当时,可以拿到护照是一件稀奇的事,是Morley先生鼓励我:“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好,我就决定去试试!


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拿到我的护照,我以为我拿到护照之后就可以去澳大利亚,但他们又告诉我,你还需要有签证。我去了上海澳大利亚领事馆,使馆官员说,你需要到北京去签发签证,其实那时候去北京的费用对我来说非常昂贵,但我还是要去试试。


我去了北京,住在一个地下宾馆,在7次申请签证都遭到拒绝后,我第八次去申请,我对当时面试我的使馆官员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礼拜,已经尝试了7次都被拒绝,我希望这次能申请到签证。


那个使馆官员问我:你为什么要去澳大利亚?我说我的朋友邀请我去,他说不能发这样的签证给我,我们只能签发给探亲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的或者是留学等性质的签证。当时是没有旅游签证的。


我跟他讲了我是如何遇到Ken和大卫的。Ken找了一些新南威尔士的朋友帮忙,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了一个电报。当时那个使馆的人就说,“你真的想要这个签证吗?”我说,“当然想要。”他就说,“我能5分钟后给你。”


我就这样拿到我的签证。这就是永不放弃的例子。


在纽卡斯尔待的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我每次回到中国,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那是1985年我认识的澳大利亚,从那年开始我知道纽卡斯尔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到访这所大学。


Ken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经常和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我不知道是怎么原因,如果我足够幸运,能够成功,我总想我想要为纽卡斯尔大学做点事情,因为这是Ken经常提到的一所大学。


每一次我们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的事物。他会说“Jack,你是瞎扯的,都是废话!”即便那样,他总是那般支持我。


他知道我讲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起来会很不一样,但他总是支持我,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善意去支持我。


我学到的是,你在书本上学到的、你的父母告诉你的,可能不全是真的,这个世界太有趣了,这个世界太独特了,你需要自己去体验,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当我回到大陆的时候,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没有那29天我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我可能只会像其他中国人的方式去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成立Ma-Morley奖学金,以支持即帮助一些年轻人,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的人。


我想要感谢Ken Morley和他的家人对我的帮助、支持、和理解。过去的30年,我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生活着,希望有一天,因为这份友情,我可以成为像Ken Morley先生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希望可以在未来一直做下去。


我是一位教师,我在大学教了六年书,我叫我自己CEO,首席教育官。这花了很多时间和众人分享我的经验。我不怕别人不同意我的想法,但我会说这是我相信的事情,这是我见到的、我经历过的事情,我想跟大家分享。在大陆,我的基金会每年支持了超过100位乡村教师,这个是因为在大陆有六千万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地区。我们觉得也要找个方法去支持这些老师们。纽卡斯尔这个奖学金是我在海外的第一个奖学金,我也视纽卡斯尔为我的第二个故乡。 


在过去
作者:营销型网站建设长沙网站建设手机网站建设微商城微分销开发专家聚之唯。 本文源自长沙网站建设(http://www.hnjovo.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签: 马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