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9696-372
OUR NEWS
新闻资讯
关注聚之唯,关注移动互联网最新动态

【聚之唯视角】这3个思维定式,将我们牢牢困住

文章出处:互联网 │ 网站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6-09-18 │ 点击次数:166 我要分享


一 我们都是这个纸牌魔术里的观众

不知你们有没看过这个纸牌魔术:魔术师让一个观众上台,他/她一边洗牌,一边让观众回答自己一些问题,同时让观众按自己的要求做些事情。

然后魔术师将纸牌放下,要观众心里想一张牌,之后魔术师重新洗牌,让观众掀开最上面那张,竟然真的是观众之前想的那张牌。

实际上,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操控。当台上两人交谈的时候,观众只是回答问题,做魔术师让他/她做的事情。但实际上,魔术师是通过这个过程,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到应对他/她的要求上。

然后与此同时,在无人察觉的瞬间,魔术师手里快速闪出一张牌,而这个瞬间,被观众下意识地捕捉到了,他/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灌输了一个图像意念。

所以,之后当观众被要求去想一张牌的时候,已经有了下意识的选择。这时候魔术师要做的,只是洗牌的时候让这张牌在最上面而已。而这对魔术师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实际上,这种意念的操控,不仅存在于纸牌魔术中,在现实中也无处不在。

只是,我们就像那个忙于应对魔术师的观众那样,太关注于应对每天的生活,以至于对这种错误意识的植入浑然不觉。


错误意识1:追求工作生活平衡,而忽略背后的本质

以前在咨询公司,面试顾问的时候,经常被问到工作生活平衡的问题,这大概是面试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不仅面试者会问,有些面试官也会问面试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后来被问多了,我跟其中一个面试者发生了以下对话:

 

对方:您在咨询公司这么多年,怎么解决工work-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的问题?


我:什么叫work-life balance呢?


对方(感到意外):嗯……就是,会不会有空余时间享受生活?


我:那你觉得什么是享受生活呢?


对方:比如旅游啊,做自己喜欢的事啊,陪家人啊……


我:如果现在有两件事给你选择,你愿意发生哪一件。一件是,你在工作中给客户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他们请你吃饭表示感激;另一件是,你太太跟母亲发生了冲突,让你裁决。这两个场景,你选哪个?


对方:选前面那个。


我:对啊,所以你在乎的不是工作跟生活的平衡,而是痛苦跟快乐的平衡,但工作不全是痛苦,而生活也不全是快乐啊。



我们经常把工作生活平衡挂在嘴边,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其实从未认真思考过,这句话的本质是什么,它又是基于怎样的假设前提。

 

实际上,在说“工作生活平衡”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说“工作=付出=痛苦;生活=享受=快乐”。

 

然而,工作只是付出吗?当你感到自己在成长,是否有喜悦感?当你做成一件事情,是否有成就感?当你为他人带来价值,是否有使命感?

 

而生活又全是享受、无需付出吗?与爱人相处、教育子女、孝敬父母……这些,哪一样是单纯享受而不需要付出的呢?

 

所以,工作不等于付出,而生活也不等于享受。

 

那么,付出是否等于痛苦、享受又是否等于快乐呢?

 

就拿做公益来说,很多人坚持不懈地为公益事业付出,然而并没有为这种付出感到痛苦。恰恰相反,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利他的快乐。

 

反而有时候所谓的一些享受,比如买买买,收到快递的瞬间觉得快乐,但这种快感很快就消失了,然后又需要下一次更大的消费来维持这种快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付出不等于痛苦,而享受也不等于快乐。并且有时候,当下的付出是为了获取长期的快乐,而当下的快乐有时候却会带来长期的痛苦。


所以,我们追求的根本不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是长期快乐与短期快乐之间的平衡。

 



错误意识2:将行为归因于性格,而忽略能力

 


之前跟一个男同事合作,我给他工作要求,他完成之后需要给我审核,然后再发出去。交给我的时候,我指出了好几处错误,他说:这你都能发现,果然女生就是更加细心。

 

我对这句话深感不快,不仅是因为他的性格刻板印象,更是因为这句话非常不负责任,企图将责任推给性格,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或态度。

 

实际上,我是一个非常大条的人,刚进咨询没几天,就因为数据错误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

 

所以,每次东西交出去之前我都强迫自己看三遍,还会总结出常见的错误,做成检查清单,下次检查的时候重点对照。

 

当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怪罪于性格,这是阻碍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我们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不要轻易诉诸于性格,而要知道这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只有这么看待问题,你才有解决它的可能性。


并且,这种看法也才能让你正视自己的天性,不会试图去压制它,因为,天性也被证明是几乎无法改变的。

 

但好在,任何一种天性,几乎都是有两面性的。比如自卑,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提到,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精神异常。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人发愤图强,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如果我们期望在任何方面都完美无缺,那我们最终会成为一个十分平庸的人。所以有效的做法是,不去试图压制天性,而应该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另外提高能力、采取措施来弥补它的负面效应。

 

这就好比:你跟一群人比赛跑步,你面前的这根赛道最短,却布满了钉子。正面效应是,这些钉子帮你打消了其他选手跟你抢捷径的念头。然而负面效应却是,你自己也用不了。


如何解决呢?难道要去拔钉子吗?不是,你应该要学会给自己做双坚固的鞋。这样最能够利用天然条件的正面效应、同时弥补了它的负面效应。


 

所以,面对你的天性,去做一双鞋,而不是去拔钉子。 



错误意识3:遇到挫折必须恢复,而错过随之而来的机会

 


 

上大学的时候,跟第一个男朋友分手,对方提的。因为也只谈了一个月,所以好像也没什么感觉,就是有点失落。然后我就正常吃饭和睡觉。

营销型网站建设,长沙网站建设手机网站建设微商城微分销开发专家聚之唯。 本文源自长沙网站建设(http://www.hnjovo.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签: 思维定式  

更多